不銹鋼的強度是由各種因素來確定,但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其中添加的不同的化學元素,主要是金屬元素。由于化學成分的差異不同類型的不銹(xiu)鋼(gang)管有不同的強度特性。
1. 馬氏(shi)體型不銹鋼管
馬氏體型不銹鋼管與普通合金鋼管一樣具有通過淬火實現硬化的特性,因此可通過選擇牌號及熱處理條件來得到較大范圍的不同的力學性能。
馬氏體型不銹鋼管從大的方面來區分,屬于鐵-鉻-碳系不銹鋼,進而可分為馬氏體鉻系不銹鋼和馬氏體鉻鎳系不銹鋼。在馬氏體鉻系不銹鋼中添加鉻、碳和鉬等元素時,強度的變化趨勢和在馬氏體鉻鎳系不銹鋼中添加鎳的強度特性做如下簡述。
馬(ma)氏體鉻(ge)系不銹鋼(gang)(gang)在淬(cui)(cui)火(huo)(huo)-回火(huo)(huo)條(tiao)件下,增(zeng)加(jia)鉻(ge)的(de)含量(liang)(liang)可使鐵素體含量(liang)(liang)增(zeng)加(jia),因而會降(jiang)低硬(ying)度(du)和(he)抗拉強度(du)。低碳馬(ma)氏體鉻(ge)系不銹鋼(gang)(gang)在退火(huo)(huo)條(tiao)件下,當鉻(ge)含量(liang)(liang)增(zeng)加(jia)時硬(ying)度(du)有所提高,而延伸(shen)率略有下降(jiang)。在鉻(ge)含量(liang)(liang)一定的(de)條(tiao)件下,碳含量(liang)(liang)的(de)增(zeng)加(jia)使鋼(gang)(gang)在淬(cui)(cui)火(huo)(huo)后的(de)硬(ying)度(du)也隨之增(zeng)加(jia),而塑性降(jiang)低。添(tian)加(jia)鉬的(de)主要(yao)目的(de)是提高鋼(gang)(gang)的(de)強度(du)、硬(ying)度(du)及二次(ci)硬(ying)化效果。在進行(xing)低溫淬(cui)(cui)火(huo)(huo)后,鉬的(de)添(tian)加(jia)效果十(shi)分明顯。含量(liang)(liang)通(tong)常(chang)少于1%。
在(zai)馬(ma)氏體鉻鎳系不銹鋼(gang)(gang)中,含一定量(liang)的鎳可降低鋼(gang)(gang)中的鐵(tie)素體含量(liang),使鋼(gang)(gang)得到最大硬度值。
馬氏體型不銹鋼管的化學成分特征是,在C含量0.1%~1.0%,Cr含量12%~27%的不同成分組合基礎上添加鉬、鎢、釩和鈮等元素。由于組織結構為體心立方(bcc)晶格結構,因而在高溫下強度急劇下降。而在600℃以下,高溫強度在各類不銹鋼中最高,蠕變強度也最高。
2. 鐵素體型不銹鋼管(guan)
據研究結果,當鉻含量小于25%時鐵素體組織會抑制馬氏體組織的形成,因而隨鉻含量的增加其強度下降;高于25%時由于合金的固溶強化作用,強度略有提高。鉬含量的增加可使其更易獲得鐵素體組織,可促進α相、σ相和x相的析出,并經固溶強化后其強度提高。但同時也提高了缺口敏感性,從而使韌性降低。鉬提高鐵素體型不銹鋼管強度的作用大于鉻的作用。
鐵素體型不銹鋼管的化學成分特征是含Cr11%~30%,其中添加鈮和鈦。其高溫強度在各類不銹鋼管(guan)中是最低的,但對熱疲勞的抗力最強。
3. 奧氏體型不銹鋼管
奧氏體型不銹鋼管(guan)中增加碳的含量后,由于其固溶強化作用使強度得到提高。奧氏體型不銹鋼管的化學成分特性是以鉻、鎳為基礎添加鉬、鎢、鈮和鈦等元素。由于其組織為面心立方(fcc)晶格結構,因而在高溫下有高的強度和蠕變強度。奧氏體不銹鋼還由于線膨脹系數大,因而比鐵素體型不銹鋼熱疲勞強度差。
4. 雙相不銹鋼管
對鉻含量約為25%的雙相不銹鋼管的力學性能研究表明,在奧氏體+鐵素體雙相區內鎳含量增加時γ相也增加。當鋼中的鉻含量為5%時,鋼的屈服強度達到最高值;當鎳含量為10%時,鋼的強度達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