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進入罐區范圍內的所有管道宜集中布置,對于界外罐區宜采用低管廊布置,應使通往各儲罐(guan)的支管相互交叉最少。
②. 儲(chu)罐的(de)管(guan)接(jie)口標高應是在(zai)儲(chu)罐充水(shui)使基礎(chu)完成初期沉降后的(de)標高。應要求基礎(chu)設(she)計者注(zhu)意控制基礎(chu)的(de)后期沉降量(一般宜在(zai)25mm以(yi)下)。
③. 罐區(qu)單層低管(guan)廊布置的(de)管(guan)道,管(guan)道與地坪間的(de)凈(jing)高(gao)一般為500mm。
④. 罐區多根管道(dao)并排布置時,不保溫管道(dao)間凈(jing)距離(li)不得小于50mm,法蘭外線與相(xiang)鄰管道(dao)凈(jing)距離(li)不得小于30mm,有側(ce)向位移的管道(dao)適當(dang)加大管間凈(jing)距離(li)。
⑤. 各物(wu)料總管(guan)在進出界區處均(jun)應裝設(she)切斷閥和插板(ban),并應在圍堰外易接(jie)近處集中設(she)置。儲罐上經常需要(yao)操作的閥門也應相對集中布置。
⑥. 與(yu)儲罐接(jie)口連(lian)接(jie)的工藝物(wu)料管道(dao)上的切斷閥應盡量(liang)靠近儲罐布置。
⑦. 儲罐上有不同的輔助裝置(zhi)時(如固定式噴淋器、惰性(xing)氣密封層、空氣泡(pao)沫發生(sheng)器),與(yu)這些裝置(zhi)連接的水管道(dao)(dao)、惰性(xing)氣體(ti)管道(dao)(dao)、泡(pao)沫混(hun)合液管道(dao)(dao)上的切斷閥應設在圍堰外。
⑧. 需(xu)噴(pen)淋降溫的(de)儲罐,其上部(bu)及周(zhou)圍應設多(duo)噴(pen)頭(tou)的(de)環形管,圈(quan)數(shu)、噴(pen)頭(tou)數(shu)量(liang)、噴(pen)水量(liang)及間距(ju)等應符合(he)PI圖(tu)和消(xiao)防(fang)規范要求。
⑨. 泵的(de)入(ru)口一般應低于儲(chu)罐的(de)出口。
⑩. 儲罐頂部安(an)全閥出口允許直(zhi)接(jie)排(pai)往大(da)氣時,排(pai)放口應垂直(zhi)向(xiang)上,并在排(pai)放管低(di)點設置放凈口,用管道引至收(shou)集槽或安(an)全地點。對于重組分的氣體應排(pai)入(ru)密閉系統或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