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氧精煉法(gas oxygen refining,GOR)是烏克蘭國家冶金學院開發的一種不銹鋼精煉工藝。該工藝發明于20世紀80年代的蘇聯,并在蘇聯時期申請了專利。GOR利用轉爐復合吹煉技術,對不(bu)銹鋼(gang)母液進行精煉,其底吹原理和爐型類似于K-OBM-S、STB等。第一座GOR轉爐誕生于烏克蘭國家冶金學院實驗室的試驗廠,GOR不銹鋼精煉工藝就是在這里首先開發成功。先將廢鋼和高碳鉻鐵加入電爐熔煉為不銹鋼母液,再倒入容量為1噸的GOR轉爐內精煉成合格的不銹鋼水,澆鑄成鋼錠,再鍛造成不銹鋼(gang)管坯外供。與其他精煉設備相比,轉爐型精煉設備GOR具有以下特點:


(1)工藝采用天然氣(或其他碳氫化(hua)合物)保護底(di)吹噴嘴(zui),使底(di)吹噴嘴(zui)壽命(ming)大(da)大(da)提(ti)(ti)高(gao),因而(er)爐(lu)齡大(da)幅(fu)度提(ti)(ti)高(gao)。


(2)高生(sheng)產率(lv),爐容比(bi)大(da),為0.8~1.0。吹氧(yang)量調節范(fan)圍(wei)寬,在(zai)精煉前期鋼(gang)液(ye)含碳(tan)量較高時(shi),可以使用較大(da)的氧(yang)流(liu)量,不會(hui)出現噴濺和鉻大(da)量氧(yang)化的問題(ti)。


(3)底吹(chui)工(gong)藝動力學條(tiao)件好,鉻的還原更完全,鉻收(shou)得率(lv)一(yi)般可達(da)97%~99%。


(4)國外設計的GOR無頂槍裝置(zhi),底吹(chui)供(gong)氣時間(jian)長,冶煉時間(jian)相對長。國內泰山鋼(gang)鐵集團為了縮(suo)短冶煉時間(jian),提(ti)高生產效率,增加了頂槍裝置(zhi)。


(5)爐(lu)底(di)采(cai)用活(huo)爐(lu)底(di),可以(yi)更換爐(lu)底(di),提高GOR爐(lu)齡(ling)。


 我國應用(yong)實例包(bao)括,2006年(nian)(nian)4月第一臺(tai)60噸GOR轉(zhuan)爐(lu)(lu)在四川省(sheng)(sheng)西南不銹投產。2008年(nian)(nian)5月,3臺(tai)60噸GOR轉(zhuan)爐(lu)(lu)在山東省(sheng)(sheng)泰(tai)山鋼(gang)鐵集團投入使用(yong)。2009年(nian)(nian),4臺(tai)GOR轉(zhuan)爐(lu)(lu)在福建省(sheng)(sheng)德盛(sheng)鎳(nie)業(現寶鋼(gang)德盛(sheng))投入使用(yong)。



51.jpg 01.jpg 36.jpg

鎳合金.jpg 43.jpg 87.jpg

34.jpg 56.jpg 99.jpg



 至德(de)鋼(gang)業,我們根據(ju)您(nin)的實際需求,給出參考建議,為您(nin)提(ti)供高性價比的不銹鋼(gang)管(guan)道及(ji)配件(jian)。